14770
【中玻網(wǎng)】水晶的英文意思就是“潔白的冰”,這直接描述了水晶的外觀、光澤和透明度等基本特征。
日本寶石學(xué)家鈴木敏在《寶石志》中說,“羅馬人初獲水晶于阿爾波斯山,山高峻,四時常積雪,遂相稱為冰所化。”中國寶石學(xué)家章鴻釗先生似乎也同意這一看法。即是說古羅馬人與古印度人、古中國人一樣,都相信水晶是冰的化石,是神靈或者重要地位所創(chuàng)造的。古代歐洲人是非常喜歡水晶的,他們用巨大的水晶晶體來裝飾宮殿。這一點居然被中國古籍記載了下來。
南朝宋學(xué)者范曄著《后漢書·西域傳》稱:“大秦國宮室皆以水精為柱。”三國時期魏國學(xué)者魚豢著《魏略》曰:“水精出大秦國,一名黎難。”《晉書》也說:“大秦屋宇,水精為柱礎(chǔ)。”這里的“大秦”就是古代羅馬帝國,一般指東羅馬帝國而言。歐洲人的水晶宮也影響著中國的文學(xué)與文化,比如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就描寫了東海龍王的宅第水晶宮;清代詩人楊公漢《詠水晶宮》詩云:“溪上玉樓樓上月,清光合在水晶宮。”
歐洲人喜歡水晶有著悠久的歷史。歐洲文藝復(fù)興運動的杰出代表、法國十六世紀小說家拉伯雷在他的成名作《巨人傳》中描述了歐洲一些神殿內(nèi)的高等擺設(shè),其中就有水晶杯、水晶盅、水晶碗,還有“滿是純凈透明的水晶”所制作的“神瓶”等。
事實上,阿拉伯人也喜歡水晶。阿拉伯傳世名作《一千零一夜》記敘了一個“葛梅祿太子與白都倫公主的故事”,說的是海島巖有一位白都倫公主,長得天生麗質(zhì),窈窕動人,尤爾國王因為十分疼愛她,就不惜一切代價地搶掠來世上較好的材料,為她營造了七幢宮殿,其中的一座宮殿就是用水晶建造的。而我們知道,《一千零一夜》是一個集體作品,從口頭創(chuàng)作到編訂成書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然而,作品開始時記載的是在公元紀年時由印度、波斯等地流傳到伊拉克、敘利亞一帶的民間故事。因此,這個白都倫公主的水晶宮殿的故事無疑反映了阿拉伯人對水晶的喜愛。
由此可以看出:古印度人、古中國人、古羅馬人等不同文明、不同民族都喜歡水晶,且這種青睞一直保持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16
2025-03-07
2025-03-05
2025-02-28
2025-02-25
2025-02-13
面議
面議
面議
面議
面議
0條評論
登錄最新評論